第二百四十六章 要求站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吏部的一次官员年审和任命,明朝皇帝奉行地政策类似后世的责任内阁制——干得好按着干,干不好阁臣就灰溜溜的致事回老家。
nbsp但是年少的天启显然没有他祖辈的城府,少年天子出面对臣子说这次改动是他的主意,这无疑是往文臣集团的怒火上浇油。可是他们也不能说皇帝错了。因为皇帝理论上有这个权力,但也正因为这个权力仅仅是理论上有而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好多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所以从今年年初开始,铺天盖地的弹勘奏章就指向了天启的近臣——魏忠贤,东林党人要求天启“赫然怒,加于三尺,”耙魏忠贤这个大奸臣斩首示众。
nbsp严亦飞看到历史上魏忠贤曾几次吓得抱着天启的大腿痛哭……这当然不是郝睿明对严亦飞说的。
nbsp魏忠贤还把他的相好客氏也叫来一起抱
nbsp着天启的腿哭……这当然也不是郝睿明说的。
nbsp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nbsp“这群腐儒凌迫圣上,真乃无君无父之乱臣贼子。”郝睿明义愤填膺地骂道。
nbsp如果光凭个人感情,可能严亦飞会同情天启的处境,但严亦飞知道他这句赞同如果流传出去,足以让他在明末声名扫地,因为这些明臣坚持的正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儒家的传统是“治、道分离”,皇帝握有道统,而士大夫有治统,而这个思想在明朝中后期可是甚为鼎盛。
nbsp但是严亦飞此时还是低声赞同了一句:“郝公公说的是啊。”
nbsp明朝虽然不学好地从蒙古那里继承了“廷杖”的传统,但儒家的文人们此时还是有气节的。就是号称最残暴的朱元璋,都曾有儒生拒绝对他行跪拜之礼,而朱洪武还会称赞这个儒生有“古贤臣之风”。
nbsp能说出“道在是,治亦在是”。把天下知识分子变成奴才的大清朝此时还没有到来,在华夏的历朝,皇帝赤裸裸的独裁是儒家口中的“无道”,支持皇帝独裁的都是“奸佞”。
nbsp所以这句赞同已经足以让郝睿明大为开心,他认为这巳经是严亦飞的明确表态了,于是他接着引导道:“辽沈接连丢失
nbsp的时候,严将军就在那里,魏公公希望严将军能把所见的一切写成奏折,呈给天子。”
nbsp在历史上,对辽沈和广宁惨败的重审是阄党击溃东林党的重要武器,魏忠贤成功地向天启证明了东林党的腐败和私心,并抓住了东林党的痛脚。
nbsp对于辽沈之事,严亦飞可能是还活着的最有分量的见证人了,他现在的功绩和当时的现场行动,会让他的陈述具有无可争议的说服力。
nbsp“郝公公,这封奏折是要我写折子投送通政司么?”现在通政司还没有在魏忠贤手中,严亦飞知道一旦这个折子走通政司的途径,自己的名声就算是毁了。
nbsp“圣上英明,严将军不必担心。”郝睿明的意思很清楚,阄党需要这份资料当炸弹。
nbsp“末将位卑言轻,恐怕说了也没有人听
nbsp。”严亦飞知道,在这场决斗中魏忠贤会赢,但是天启活不了几年了,魏忠贤不可能永远一手遮天的。
nbsp“严将军前途远大,东江镇除了陈继盛,也应该有第二个副将了,魏公公认为严将军正是副将的合适人选。”
nbsp眼见严亦飞脸上阴晴不定,郝睿明生怕一个副将满足不了严亦飞的胃口,于是他又急急忙忙地补充了一句:“魏公公也说过,严将军单独开镇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nbsp郝睿明也抛出了很大的一块大饼。
nbsp“这件事情过去那么久了,末将只是一
nbsp个武夫,又不是御史,这事情恐怕轮不到末将上奏章,更轮不到末将弹劾文臣。”严亦飞脸上阴晴不定是因为他担心自己要倒霉——等魏忠贤死了,东林党是不会忘记我今天曾经落井下石过的。
nbsp“严将军说的也是。”郝睿明明白严亦飞的意思,就是再逼他,大家就一拍两散,他看了看严的脸色——这家伙还是太胆小了,可惜为他准备的一番富贵了。
nbsp于是郝睿明拍了拍手道:“那这样吧,那就咱家来写,严将军说,咱家纪录,然后咱家密折直接给宫里,不通过通政司。”
喜欢。
第二百四十六章 要求站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