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征收商税(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掌握在石城岛官方的手中以外,石城军辖区诸多的小铁矿,小煤矿诸矿,都是拍价决定,慢慢转包给1些商人,然后每年向他们征收矿课,同时,他们矿产中的产出,必须要优先供应石城军所用,而且严亦飞享有优惠的价格。
nbsp各矿同样要受商业处的管理,未来能不能向外贩卖矿产,或是怎么贩卖、可以卖给谁不能卖给谁等事,都将有1系列的规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也有许多商人看到石城岛鸡鸭厂的成功经验,开始尝试学习在林间养鸡,在海水中养鸭,很多人也办起畜牧场来。
nbsp此后几个月中,辽南境内开始1片繁忙。而不论是开矿、修房屋还是做军服,都需要大量工匠畜医。
nbsp1时间在石城军之地,原本受人鄙夷的工匠,地位快速提高,兽医人才也是变得宝贵。马倌、牛倌、猪倌等更是变成抢手
nbsp货,到处都有人高价聘请。
nbsp此时民政司司长刘杰宗也拿出了1个民政系统未来数年治理方案,严亦飞认为可行,签字批准即时实施。
nbsp9月下旬,民政司发布1份告令,宣布以综合市场下属的名义,成立官方粮库,专门用以向百姓收购余粮,市场价收购,如果粮荒,则予以平价出售,以解物价之高。
nbsp而且告令专门规定,各百姓家的存粮数量,禁止超过全家1年所用,违法者要受到处罚。
nbsp为了防止有人向官店恶意抢购粮食,民政司有意推行1种票据,只有持票才可购买粮食。
nbsp严亦飞将这种票据命名为“粮票”,粮票未来如何发行和分配,民政司还在详尽的计划当中。
nbsp刘杰宗的灵感其实来自严亦飞,在严亦飞提到这种票据后,他似乎感觉此法可以防止商人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如果此法较好,他以后可以会推行各类票、布票、豆票、肉票、糖票等等等等。
nbsp如果这种制度建立起来,未来在境内如遇到通货膨胀,或是奸商囤积居奇,又或是境内天灾人祸,粮食极为不足的情况下,到时石城军境内有粮库,普通百姓手中又有粮票时,便不怕上述情况的发生了。
nbsp以石城军辖区的情况言之,因为屯堡屯田大兴的原因,倒不存在粮食不足的情况,只不过已经隐隐的出现物价较高的情况。
nbsp究其原因,其实是过惯了吃不饱日子的辽民、流民们,1有钱就开始抢购粮米,
nbsp又不愿出售自家存粮所造成的。如果他们
nbsp愿意出售自己秋后的余粮,石城军辖区的物价便会下降不少。
nbsp其实境内的居民只是以前饿怕了,多积点粮,手上1有银子,就要多买1点粮存在家里,这只是下意识的1种心理举动罢了。
nbsp经过民政司的告令,并予以详细的解释之后,百姓们也是普遍拥护,家里粮食存多了,很多时候也会发霉变质,同时物价也增高了,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也不值钱了,也当然不是什么好事。
nbsp现在严大人设立粮库,又发行粮票,那粮库存粮众多,便是以后遇到饥荒,大伙也不怕没有粮食吃,严大人自然是不会让大家饿着的。
nbsp因此告示发出后,百姓们纷纷停止不必要的买粮,转而开始大规模的卖粮给粮库,如此境内的物价也开始节节下降。
nbsp其实不止是石城军境内,现在大明各处,物价同样是上涨得飞快,同样以粮食为例,在天启元年,1石粮食还不过8钱银子,到了天启3年,就很难找到1石1两银子以下的粮食,区区两年的时间,物价却暴涨了4分之1,究其原因,却是缺乏粮食的缘故。
nbsp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大明现在整个北地都是连连大旱、灾祸横行,每年粮食的产量都在减少。好在石城军境内河流众多,严亦飞又大4兴修水利,在作物选择方面,又引入了相对不怕旱灾的玉米等物,这才没怎么受到影响。
nbsp而有着大明粮仓之称的江南之地,由于过度商业化,百姓宁愿种植丝麻棉花或烟草等物,也不愿意种粮,最后导致他们
nbsp自己粮食都不够吃,又谈得上什么支援北方?
喜欢。
第三百零一章 征收商税(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