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织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冬日麂裘,夏日葛衣”
——《韩非子?五蠹》
此时的蔡正和一群中年妇女打交道。
之前他们织麻布一直用的都是吊挂式编制的方法,这种法子不仅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织出的麻布也一言难尽。
就像老家睡了二十年的凉席,薄一块厚一块,线的粗细也因为拉扯的力度不同而产生了差异。
而且织布效率也不怎么高……
华夏人常讲衣食住行,可见服装对人的重要性,蔡尧目前还没见到过桑树和蚕,所以基本所有人的衣服都是用荨麻或黄麻做的。
织麻布首先要纺纱,毕竟做衣服即便是再敷衍也不可能用手搓的麻绳做吧?
蔡尧让歪比巴卜送了一堆陶制的转盘过来,他把这些绞盘和挂在架子上的纺轮连了起来。
纺轮这种小工具可以利用水平方向旋转产生的力将麻纤维绞成细线,是非常实用的小玩意。
这样便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以前一堆人去做的的纺线工作。
至于织布?
“当当当当!”
蔡尧从身后掏出了由几根形状不同的木棍组成的工具。
他先把一根绑在腰上,接着席地而坐,用脚蹬住另一端。
把经线编号以后用一根杆子将其分开,接着就可以投梭打纬来织布了。
简单易懂的操作即便是脑子里只有冰红茶水的刀哥都能学会,更不用说这些中年妇女了。
她们个个手头灵活到飞起,干的可比蔡尧这个外行快太多了。
他直接任命了一个叫秀琴的年轻姑娘协调这些人分工合作。
从沤烂麻茎取纤维一直到织布,每个流程都安排了最优的人选。
这种类似于手工工场似的的作坊原本要到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后才会自己产生。
但蔡尧早早的让它提前出现在了这个时代。
反正分工搞流水线也不存在技术上的制约,他又不是体会原始生活来的,能进步自然要进步一些。
就比如此时的萧瑶正在安排人们修排水渠和引水渠。
她令人拆掉了那些位置不合理的建筑,本来开始时人们还有点不痛快,什么房子有感情了之类的屁话说了半天。
在萧瑶答应给拆迁款以后一个个就又开始蹦哒了,自己拆完了房子后又主动帮着工匠扛木头,刷白灰。
由于青铜工具开始逐渐的被生产出来,加工一些大木头的难度也随之下降。
萧瑶也动起了些修大房子的心思。
和先前的任何房屋都不同,这次的萧瑶画了一副宫殿似的设计图,尽管规模不大,但也算一种新的尝试。
尽管过程中工人们为了搭房梁费了一番功夫,但萧瑶还是没上去帮忙。
如果什么事情都要人力去完成的话,那还要吊机干什么?
第三十六章 织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