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凌在明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7章 南洋之南:爪哇的旧港新颜[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光武帝深入田间,仔细查看作物长势,甚至通过通译与几名正在劳作的爪哇老农交谈,询问他们的收成和生活情况。老农们虽有些拘谨,但脸上已无过去的愁苦,表示如今至少能吃上饱饭,且官府征税远比过去的荷兰人和土王公道。皇帝闻言,对李东的政策表示赞许:“‘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百姓安居乐业,有恒产有恒心,方是长治久安之基。李卿此法,颇合朕意,当持之以恒,逐步推广。”
    nbsp第二站,是巴达维亚城内的“宣礼学堂”。这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官办学堂,其目的是为了培养能通晓汉文汉语、了解大明律法礼仪的本地精英子弟,以及能通晓马来语或爪哇语、熟悉本地风俗的汉人吏员。学堂原址是一所荷兰教堂,如今被改造得颇具中西合璧之风。
    nbsp当圣驾抵达时,学堂内正传来朗朗读书声。既有孩童用略带口音的官话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也有汉族学生学习简单的马来语日常用语。光武帝一行静静地在一旁观看。李东汇报说:“陛下,欲要长久治理,文化沟通、人心向化至关重要。此学堂招收各族聪颖子弟,教授汉文、算术、地理、律法基础,也允许其保留自身之信仰(如伊斯兰教)。日后学成,优异者可进入官府为吏,或为通译,成为沟通官民之桥梁。臣以为,潜移默化,水滴石穿,方是王道。”
    nbsp光武帝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亲自考校了几名学业优秀的爪哇族学生,孩子们虽然紧张,但也能用简单的官话回答皇帝的提问。皇帝龙心甚悦,当场赏赐了笔墨纸砚,并对李东和学堂的教谕们说:“‘教化之行,兴学为本。此乃百年大计,甚至比屯田练兵更为深远。尔等需用心办理,所需钱粮,朝廷定当支持。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仅是我大明的臣民,更要逐渐成为知礼明义、心向中华的赤子。”
    nbsp皇后乌兰图雅也对学堂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关注了女童的学习情况(虽然数量很少),并私下向皇帝建议,或可鼓励本地女子学习纺织、刺绣等手艺,既能补贴家用,也能传播汉家技艺。
    nbsp视察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巽他海峡(SundanbspStrait)战略要冲的新建海军要塞——永靖堡。爪哇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物产,更在于其控制着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原荷兰人在此已有防御工事,大明接收后,由工兵部队和高占魁的驻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现代化改造。
    nbsp永靖堡依山傍海而建,地势险要。坚固的水泥炮台上,安装了从本土运来的大口径海岸重炮(后膛装线膛炮),黑洞洞的炮口威严地指向碧波万顷的巽他海峡。炮台之下,是屯驻兵马的营房、储存弹药的地下仓库以及修理舰船的船坞。高占魁详细向皇帝和陪同视察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王锦世介绍了要塞的火力配置、防御体系以及与南洋水师的协同预警机制。
    nbsp站在最高的了望塔上,强劲的海风扑面而来。光武帝极目远眺,但见海峡中帆影点点,既有悬挂日月旗的大明商船、军舰,也有来自印度、阿拉伯乃至欧洲的异国船只。更远处,海天一色,浩渺无垠。
    nbsp“此处,便是帝国南疆之门户,海上丝路之锁钥。”光武帝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异常凝重,“东控爪哇海,西扼印度洋,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李卿、高卿,尔等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不仅要安内,更要御外。此堡名曰‘永靖,便是要永保此方海疆之安宁,护佑往来商旅之安全,震慑一切觊觎之外敌!”
    nbsp“臣等谨记圣谕!必当竭尽全力,巩固海防,不负陛下重托!”李东与高占魁肃然应命,他们深知皇帝此话的分量。帝国的边界已推进至此,再往西,便是更为复杂莫测的印度洋世界了。
    nbsp当晚,李东在行宫内举行了规模适度但规格极高的欢迎晚宴。宴席之上,既有从大明本土带来的珍馐,也有爪哇本地的特色美食,如沙嗲(satay)、加多加多(gadogado)、烤乳猪(babinbspguling)以及各种热带水果,象征性地体现了某种程度的文化融合。
    nbsp宴会后,光武帝单独召见了李东,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密谈。李东更为详细地汇报了爪哇的赋税收入、人口构成(汉人移民与本地居民的比例变化)、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原始信仰并存)的处理原则、以及周边苏丹王国(如万丹、马打蓝)的动向。皇帝仔细聆听,不时发问,尤其关注潜在的治理难点和文化冲突。
    nbsp“李卿,爪哇非吕宋,此处情况更为复杂。治理此地,一味怀柔恐失之宽纵,一味强硬又易激生变乱。其中分寸拿捏,最是考验封疆之吏的智慧与定力。朕观你施政,宽严相济,颇得中庸之道,朕心甚安。然切记,万事以稳为先,以民为本,以潜移默化为上。遇有难决之事,即刻上奏,朕与朝廷,便是你的后盾。”
    nbsp“臣,叩谢陛下信任与教诲!定当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守土安民,扬我大明国威于这极南之地!”李东跪地,声音哽咽,深感皇恩浩荡与责任重大。
    nbsp站在行宫的露台上,望着巴达维亚城星星点点的灯火和远处漆黑如墨、却暗流涌动的巽他海峡,光武帝王锦繁的心中感慨万千。从北方的京师,到南方的交趾、吕宋,再到这天涯海角的爪哇,帝国的疆域从未如此辽阔,帝国的海洋从未如此亲近。这片祖先未曾涉足的南方大岛,如今已纳入了大明的版图,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真正消化、吸收这些新的领土,使其成为帝国永久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武力征服下的战利品,这条治理与融合之路,或许比当年的征战更为漫长,也更为考验这个新生帝国的智慧与韧性。
    nbsp南洋之南,星火已燃。帝国的航船,将继续它的征程,驶向未知更广阔的深蓝。
    喜欢。

第487章 南洋之南:爪哇的旧港新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