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章 大明的反应震惊大宋朝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p; …
    …
    ”
    朱由校看着毕自严那火热的眼神,就知道这老家伙钻在钱眼里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臣子,朱由校心里还是很高兴。
    “毕爱卿啊,像这样的大肥羊不杀了可惜。”
    “狠狠的薅一波,价格可以略高一点。”
    “反正这些人都没有一个好东西。”
    毕自严闻言,兴奋道:“臣遵旨!”
    国库充盈,作为户部尚书才能做到心不慌。
    不能为大明捞钱,那是作为户部尚书的失职表现。
    皇家矿税、盐税和商税都已经搞得有声有色。
    在朱由校的强势之下,挡在前面的人都已经坟头长草。
    还有谁敢和天子对着干?
    效果同样初期的好,大明今年的税就能高达百亿。
    朱由校开创了大明财政税历史新高。
    重要的是,这才是开始,不出十年,大明就能稳定在五百亿的国税。
    要是海洋贸易开通,并且打通一切阻碍,还能在提升一倍。
    日后大明每年都有一千亿两银子的稳定税收,他这户部尚书才算是真正的合格。
    这是天子制定的各类规划预算,并且现在已开始超过预期。
    说明天子的战略设计和规划布局非常正确。
    执行陛下的各种决策,便是实现大明复兴梦的根本。
    多少人在骂海瑞,骂天子。
    但毕自严这些天子近臣,心里却清楚,天子才是历史上最有良心的皇帝。
    通过现在大明的国策反思以往的所谓的名臣明君,根本没有可比性。
    东林六君子,如今都成了海瑞在都察院的马仔,冲锋在前。
    要说最拥护天子,最坚决执行天子旨意的文官部门,非都察院莫属。
    以前都察院就是一个清贵衙门,除了少有的薪水和俸禄外,都没有其他收入。
    现在不同了,都察院的薪水和俸禄是大明最高的。
    以前一个七品官一个月才十两银子,如今一个月是百两银子。
    像海瑞等高层,每个月的俸禄都是一千两银子起步。
    重要的是,每年天子的赏赐众多,各种丹药都有。
    如今都察院富得流油,拿得合理合法。
    不过都察院的招募人才的审核相当严格,人品、才学以及各种能力都要有。
    海瑞把控都察院,走后门想都不要想。
    谁敢想走后门,第一个查的就这些人虎。
    经过多次复核,身家清白才有资格进都察院。
    这个权利,是朱由校亲自下达的,赋予都察院更高的期望和担当.
    朱由校目前重点培养大臣对外割羊毛的思维。
    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帝国的核心大臣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只是他一人在做,那是不可能让大明真正地强大起来。。
    说白了官吏不但要有德,还要有经济意识,发展当地经济才是内核。
    他制定的各类战略都是根据大明现有情况进行设计的。
    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形成庞大的产业链。
    便是种植药材,培植药材,都成了大明重点扶持的项目。
    之所以舍得砸下大批俱现复活的木偶人物,目的便是为了更好地执行他的战略决策。
    现在大宗物资贸易,都是诸国权贵在主导。
    大明现在目的就是把九州国家的原材料利用起来,由大明生产,其他国家消费。
    让大明成为生产制造国,而其他国家成为大明的商品倾销国。
    唯有这样才能利用九州所有资源,强大自身的根基。
    这需要二三年的开发,才能形成九州主流和潮流。
    把九州所有财富都吸收到大明,有了充足的资金,发展大明就是九州大趋势。
    虽然九州各国都在经营这些产业,但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
    现在大明各方面的人才都开始形成规模,足以承担起生产制造和外销的良心产业链。
    之所以扶持辽国和金国,让辽国和金国吃到甜头,强军计划能实现。
    其他国家看到两国的确强起来,却又因自身贵族和权贵贪婪因素而无法做到最大化。
    朱由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就是给你提供强军基础,你就是无法实现。
    想要实现,学**明,没有三四十年缓慢发展,给出的大饼也是能看不能吃。
    大元不可能任由金国和辽国强大起来,必然会从中搞事。
    乃至学习两国,与大明建立贸易关系。
    一样大量进口各类丹药,培养士兵的实力,这些都需要一个恐怖的资源才能达成。
    不是喊口号,口号是不可能强国的。
    唯有踏踏实实地去做,等得起,消费得起才行。
    九州所有国家,出了大明把前面的坛坛罐罐都打烂了,重新在旧秩序上建立了新的秩序。
    其他国家没有这个能力和底气,只能完成夹生饭。
    杨广现在都开始派出皇族杨林,亲自出使大明。喜欢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请大家收藏:

第50章 大明的反应震惊大宋朝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