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 援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r/>    似乎不是斥候,而是送信的?
    李牧看着他们被己方游骑发现,然后带到自己面前。
    “大将军,这人自称是魏国公子的信使。”
    己方领头的骑兵将一人押了过来,李牧看了看这个人,没等他说话就直接挥手:“拉下去砍了。”
    “你敢!我乃是……”
    一阵刀光声响起,李牧直接抽出自己的佩剑搭在他脖子上:“信使?你的眼神告诉我你不是个信使,而是个死士;那本将很奇怪,你家公子竟然派个死士来送信,他想干什么?”
    对方停顿了一下,紧接着满是警惕的盯着李牧:“真没想到,赵国主将居然会亲自来到这里,还只带几十个护卫!”
    “怎么?疑惑我为什么不怕你们忽然冲出来截杀我?”李牧嘲笑了一下:“你们若有那个胆子,也不至于这几天一直免战了。”
    “我怀中有封信,我家公子……”
    ……
    “公子,李牧不会同意的。”
    魏军大营里,魏熙看着不断往外张望的魏尚,轻笑一声。
    “可这明显不对劲!”魏尚有些气愤:“赵魏两国都是大国,父王和赵王也都是智者,如今已经打过一仗了,赵国已经得到了面子,为何还不撤兵?难道非要和我魏国全面开战不成?”
    魏熙看着这个将愤怒写在脸上的公子,摇了摇头。
    回顾整场战争的爆发过程,屠村和战争爆发得都毫无理由,处处透露着诡异。
    魏尚以为李牧是为了功劳而忽略了这一点,于是派出死士去送信,想着表达一种态度:你们赢个面子就得了,魏赵真撕破脸对谁都不好。
    可问题是,魏尚一个公子都能看出来的事情,魏王难道看不出吗?赵王看不出吗?
    就算整个过程中有奸人作祟,但也只是起到一个顺水推舟的作用,根本原因恐怕还是两国之王觉得这仗非打不可了。
    至于为什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就一场战斗,赢了面子,赵国就撤军?
    魏熙觉得不太可能。
    所以他才敢说,李牧不会答应的;就算李牧答应,赵王估计也不会答应。
    “报!信使回来了!”
    等那个死士被带进来后,魏尚赶忙问道:“怎么样?李牧答应了吗?”
    “没有。”死士低头道:“李牧看完信后,直接讲破了公子的心思,更是直接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言语上也别想得到。”
    魏尚呆了一下,随即整个人都愤怒了。
    欺人太甚!
    魏熙眯了眯眼:“你在哪见到的他?”
    “大营外不到四里。”
    “!!!”
    魏熙深吸一口气,想了一下后有些自嘲的笑了下。
    李牧的胆子很大啊!
    ……
    “那魏熙无非就是想着等到最后一天再行动,或是出击、或是突围、或是让周围各城派出部队围攻我军骑兵。”回营的路上,李牧对身旁的将领说着自己的猜测:“那时候,魏军士卒要么突围或是打赢我们,要么就饿死战死,这是将自己放到死地去逼迫。”
    “如此行为,倒确实有些意思,可本将偏偏不如他的意。”
    “大将军的意思是,今夜进攻?”将领想了下。
    “对,本将倒要看看,当他们还剩一天的粮食时,他们是会死战还是提前撤退。”李牧眼神中有些杀气:“如果魏熙还是决定死守在这,那就证明他在等!”
    “等什么?”
    “等最后一天,他会有援军或者别的帮手!”李牧说。
    在自己告诉他你的想法被我识破了之后,他还坚守在这里,这不是明摆着有鬼吗?
    李牧在脑海里回想了一下战场,发现一旦魏军坚守,除非魏国要跟赵国举国一战从大梁派来援兵,不然周围能接应的就只有三座城池。
    可三座城池,能怎样?
    难不成魏熙早在双方交战前就预料到他可能会打败仗,然后提前在那三座城里做了部署?
    虽然未虑胜先虑败可以理解,但也没这么考虑的吧?
    带着疑惑,李牧等到了晚上。
    一万赵军,分成了三路从三个方向攻击魏军大营。
    由于是这个年代很少的夜间作战,赵军士兵虽然能胜任,但战斗力也打了折扣。
    为了填补和白天的差距,赵军用上了许多新武器。
    有一个安装轮子的巨大的=木质攻城车,但与传统的攻城车不同,它能允许人躲在木板下方推动。
    十几个赵军士兵推着这个攻城车撞击着魏军营门,只是毫无作用,最终只能撤回。
    还有一些改进的弓弩,拖钩,盾牌等等……
    仿佛今夜的作战,赵军的目的不是为了攻陷魏军,而是为了实验这些武器。
    忽然间。
    一块燃烧着火光的石头从赵军军阵后方飞出,落入了魏军大营内。
    石块在落地的一瞬间裂开,连带着上面一些燃火的布条也四散掉落,甚至差点点燃了一个营帐,幸好被附近的几个魏军士卒扑灭了。
    没等魏军庆幸,赵军后方,更多的‘火石出现。

第315章 援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