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曲子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风采了。几十年风花雪月,也步入了中老年的行列,没了带孩子的拖累,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消磨时光了,因此听戏看戏的机会也就更多了。加上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看大戏也无须到处乱跑了,更不必进剧场,只须一部手机便可一览无余。这期间几乎把几十场传统的曲子戏看了个遍,听了个够,不仅熟知了时下很多知名的演员,而且对曲子的流派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譬如南阳的大调曲子,郑州的马派曲子,洛阳的小调曲子等等。
在曲子的众多传统曲目中,最爱听一些连本戏。曲子传统戏以刘家戏为多,最为人们所熟知就是《刘公案》了,一场《刘墉铡西宫》最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这也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了,这出戏也是最爱看爱听了。平顶山曲剧团王福生、方素真、王金汉和姚军良老师演绎的《刘公案》曲折动人扣人心弦。当然他们的另一出连本戏《回龙案》,又称《王华买爹》更是别出心裁引人入胜。洛阳九都曲剧团的《刘公案》也是让人百听不厌,尤其是关元立、王翠玲、邓晓辉和聂胜利老师的默契配合更让大戏精彩绝伦。无独有偶,他们剧团的另一出连本戏《呼延庆打擂》也是相当的荡气回肠,十分出彩。这些剧目之所以能广为流传,除了那些流落在民间的历史传说故事之外吸引人之外,更多的则是得益于这些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和德艺双馨的艺人品质。
当然,除了这些优秀剧团的文化盛宴,流传于乡野的民间小剧团也是非常活跃,并且更接地气,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这其间更多的是同乡里农人的逗乐和互动。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留宿,偶遇村上一户人家大喜唱戏,写的就是一个民间剧团。因为是小剧团,戏台并不高大,大概到人的肩膀的高度,就搭在村口。记得那晚演出的是《丁郎认父》,当演出到丁郎被打昏死在刺玫架下,就该几个丫鬟出场了。这里最出彩的就是一段丑丫鬟的表演,不过他们却即兴表演起来。其中一个丫鬟问丑丫鬟马妞,你找来找去是找啥呢?是不是找相好里呢?丑丫鬟马妞就说是啊!那个丫鬟就又那你找到没有?马妞就指着台下一个老头说,找到了,这不是就是他!惹得台上台下一阵哄笑,害得那个老先生搬起凳子红着脸就走了。这虽然有些不雅,甚至说难登大雅之堂,但或许就是乡野小剧团独有的特色吧。
说到曲子戏,就说起这些乡野故事,难免扯得有点远了。毕竟幼小时候对看戏记忆太深了,时过多年了,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跟着母亲去看大戏的场景。母子两人趁着夜色走在人流中,走在蜿蜒的河堤上,母亲哼着戏,我则搬着小凳子,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大地苍茫,月色如练……喜欢南湖随笔请大家收藏:
爱听曲子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