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没人点灯,灯自己亮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尖锐的系统警报声撕裂了林逸指挥室内的宁静。
nbsp屏幕上,一行血红色的数据流如心电图般剧烈跳动,指向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城南,“静默试点”区。
nbsp警报内容匪夷所思:一片枫叶,在无任何物理触碰的情况下,自主激活了一条光径,并且已经稳定运行超过七天,光芒丝毫未见衰减。
nbsp林逸瞳孔骤缩。
nbsp静默试点,是他早期实验的产物,旨在测试记忆尘埃在完全无外界干预下的自然沉寂周期。
nbsp那里本该是一片数据的墓场,死寂无声。
nbsp他亲自赶赴现场。
nbsp那片枫叶静静地躺在代号“空台”的石质基座中央,仿佛一件被精心陈列的艺术品。
nbsp它脉络清晰,边缘卷曲,色泽是深秋最浓郁的赤红。
nbsp林逸检查了基座,确认叶片并非自然飘落。
nbsp它的位置太过精准,正中核心感应区,分毫不差。
nbsp他立刻下令调取“空台”周边三百六十度超清影像。
nbsp画面回溯,真相让他呼吸一滞。
nbsp七天前,一只麻雀衔着这片枫叶,精准地将其放置于空台中央,随即振翅离去。
nbsp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nbsp在过去的七天里,从清晨的画眉到午后的乌鸫,再到黄昏的戴胜,总计七种不同的鸟类,如同执行着某种神圣的仪式,每日轮流衔来一片不同的落叶。
nbsp每一片落叶,都精准地对应着一段尘封的、从未被官方登记过的记忆路径。
nbsp林逸的指尖划过冰冷的石台,脑海中翻涌起一册泛黄的古籍。
nbsp那是战时遗留下来的零星记载,其中提到过一个近乎荒诞的传说——“鸟道传信”。
nbsp据说,在通讯被完全切断的绝境中,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信鸽,能感知到人类强烈的情感执念,并将其“携带”到指定地点。
nbsp这个说法一直被当作战时的浪漫臆想,是绝望中的诗意。
nbsp但现在,眼前的一切,似乎正在为这个传说写下最严酷的注脚。
nbsp如果飞鸟可以成为记忆的信使,那么,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生命,参与了这场他闻所未闻的“生态共忆”?
nbsp为了验证这个疯狂的猜想,林逸在东区那条早已被填埋的河道旧址,秘密布设了十处“哑点”。
nbsp那曾是战争末期,难民们夜渡的最后一道天堑。
nbsp所谓的“哑点”,是十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地穴,抽尽空气,隔绝光线,内部只有一抔混入了微量记忆尘埃的无菌土壤。
nbsp这是最极端的环境,任何生命迹象都将被视为奇迹。
nbsp七天后,当红外监测仪的探头深入地穴时,屏幕上显示的画面让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nbsp漆黑的穴内,竟凭空浮现出无数断断续续的微弱光丝,如弥留之际的呼吸。
nbsp它们随着夜晚地下湿度的微妙变化,明明灭灭,其闪烁的节奏,与资料库中记载的当年难民们在河滩上屏息潜伏时的呼吸频率,完全吻合。
nbsp林逸亲自下令破土。
nbsp当第一个地穴被打开,一股混杂着泥土与往昔悲伤的气息扑面而来。
nbsp光丝的源头,是一株他从未见过的乳白色菌丝,它们正紧紧缠绕着一块被泥土浸透的朽木生长。
nbsp那朽木,或许曾是渡河的船板碎片。
nbsp样本被火速送往实验室。
nbsp分析结果比地穴中的光丝更加惊人。
nbsp这种未知菌丝的细胞结构极其特异,其冗长的DNA链中,嵌满了大量有规律的、非生物性的重复序列,其排列方式,与人类大脑储存记忆的编码逻辑高度相似。
nbsp更关键的是,后续的培养实验证明,这种菌类只在“无名径”的微弱辐射范围内才能存活,并且对人类遗物上残留的汗渍、泪痕、血迹等有机物痕迹,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吸附。
nbsp林逸站在无菌培养皿前,手中握着那枚从陈阿婆遗物箱里找到的、锈迹斑斑的铃铛麦穗残柄。
nbsp他缓缓将残柄的末端,轻轻触碰到培养皿中正在微弱呼吸的菌丝。
nbsp刹那间,整片菌丝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光芒暴涨!
nbsp它们不再是无意识的明灭,而是迅速交织、勾勒,在培养皿上方的空气中投射出一幅清晰得令人心碎的立体影像:瓢泼大雨中,一个瘦弱的女人跪在泥地里,用自己的脊背死死护住怀中啼哭的襁褓,在她的身后,是冲天火光和
第482章 没人点灯,灯自己亮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