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孙山,科举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府试结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山跟着人流走入考场,转头看了看孙伯民一众人,看到他们两眼饱含着希望。
    nbsp自个给自个暗暗鼓气,一定要好好考,对得起这些年花的读书银子。
    nbsp孙山在衙役的领着下,找到考房。
    nbsp结果发现府试的考房比县试的还差,破破烂烂,也不修一下。
    nbsp孙山认命地点起蜡烛,用布擦拭干净,得把灰尘扫去,免得污了卷子。
    nbsp等一切弄好,天还未亮,孙山闭着眼睛,小睡一会。
    nbsp不害怕睡过头,因为发卷的时候会被衙役叫醒。
    nbsp第一场考贴经,完美做完。
    nbsp第二场考墨义,同样完美做完。
    nbsp第三场考经义和诗赋,显然不能说完美做完了。
    nbsp经义比县试的难度增加了。所谓经义,就是写八股文,不仅要求对仗,还要求对其意的理解。
    nbsp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孙山觉得洪秀才对经义的理解也难以说得上深刻,有些也讲不清楚。
    nbsp洪秀才是个好老师,不懂就说不懂,不会乱讲。
    nbsp他先跟黄秀才探讨,要是两个人都不懂,就跑到县学找人探讨。
    nbsp如果县学还是不懂,那真得不懂了。
    nbsp孙山对此懵懵懂懂,只好到“金榜题名”书铺找答案,找蛛丝马迹,最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
    nbsp至于写得好不好,他也不知道。
    nbsp此时经义中一题《李广程不识治军繁简论》,要求写一遍800字的八股文。
    nbsp此题必须知道李广,程不识是谁,他们的治军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两人谁优胜。
    nbsp这个优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主要看考官怎么认为。
    nbsp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替李广得不到封赏而难过。
    nbsp但如果知府大人考官不这样认为,觉得李广散漫将兵,有时胜利、有时失败,不够稳定。
    nbsp如果考生称赞李广,那么就不得分了。
    nbsp但如果知府大人欣赏李广一生浪漫豪迈,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胜过、败过、被俘过、最后自杀。
    nbsp反而讨厌程不识的古板,循规蹈矩,缺少奇谋奇兵。
    nbsp如果夸赞程不识,肯定失分。
    nbsp当然有人会采取中庸之道,李广和程不识有优点和缺点,辩证地分析,说些车轱辘的话。
    nbsp别以为这样能答对,如果遇到爱恨分明的主考官,看到这种毫无观点的文章,比看到跟他泾渭分明的文章还生气。
    nbsp觉得这种人的文章毫无主见,要是他特别讨厌“老好人”式的文胸,可能打个最低分。
    nbsp看到这个题目,孙山终于明白了解考官的性子真得太重要了,投其所好才能更好出成绩。
    nbsp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
    nbsp于是孙山写来一遍对比两人治军的方式,最后认为程不识更胜一筹。
    nbsp毕竟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
    nbsp程不识“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未尝一败”,可见他的厉害。
    nbsp写完经义,轮到诗赋了。
    nbsp这题更头疼,孙山仔细看题,想了又想,绞尽脑汁,先写下一篇诗,随后检查一下押韵和平仄,改了又改,最后勉强创作出一首过得去的诗。
    nbsp至于诗的文学价值,孙山不想知道,只想考官知府大人知道。
    nbsp写完诗赋后,四月的天,竟然满身大汗。
  

第229章 府试结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