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越嶲郡铁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了糜芳,没想到他卧薪尝胆,真的找到了。
nbsp糜芳通过战争,打败了夷人,占据了好几处铁矿产地,现在以此向刘禅谈判。
nbsp蜀中并不缺乏铁矿,据刘禅所知,越嶲郡就是后世的攀枝花,铁矿储量绝对是三国之最。
nbsp问题是,这玩意不好开采。
nbsp蜀道足够难了吧?
nbsp开采矿石的地点,以及运输情况,比蜀道还要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糜芳花费将近两年时间,终于开拓出了一条采矿的道路。
nbsp功勋不亚于开拓!
nbsp按照诸葛亮的文书汇报中称,蜀中的铁矿产量增加了三倍。
nbsp但糜芳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想向刘禅证明他并不弱,对汉室也是忠心耿耿。
nbsp为何剥夺他南郡太守之位,并且将他排挤出白袍军?
nbsp这股气支撑着糜芳,不断地前行。
nbsp刘禅自然也是佩服,所以回成都以后,立即拜访了糜家,准备好好与糜家谈一谈。
nbsp只不过糜芳并没有回来,而是在越嶲郡守着,监督开矿。
nbsp其实,刘备已经发过文书,希望将糜芳请回来,但是不管用。
nbsp糜芳就是这么有骨气!
nbsp症结在刘禅身上,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才有了此行。
nbsp“不错,没想到糜芳叔父卧薪尝胆,竟真的开拓了一方事业。”
nbsp刘禅渍渍称奇,他也很意外。
nbsp铁矿的生产关乎士卒的战斗力,以及百姓的生活,任何人都不会掉以轻心。
nbsp加上这次缴获的铠甲、武器,汉中国将能武装出一支重步兵。
nbsp重步兵的存在,可以威胁到轻骑兵,进而影响到北伐的成败。
nbsp以重步兵在前方为盾,配以足够的弩兵,绝对能够克敌制胜。
nbsp可以说,糜芳立了大功。
nbsp“现在子方心中有怨气,公子打算怎么做?”糜竺微微拱手,他希望这件事能够平和地解决。
nbsp“叔父放心,禅又不是不讲道理之人。”刘禅摇了摇头,认真道,“我亲自去越嶲郡,请糜芳叔父回来,如何?”
nbsp糜竺一怔,似乎很难想象这是刘禅的肺腑之言。
nbsp起初他以为要经历一番波折,双方各退一步。
nbsp没想到刘禅竟有如此气度、胸襟。
nbsp这样反而显得糜家太小气了,没有顾全大局。
nbsp“公子的心意,我会转告子方,至于亲自前去越嶲郡就不必了吧,相信子方也能够理解。”糜竺道。
nbsp糜芳需要的是一个态度,一个交代,并非执意与刘禅过不去。
nbsp有这个台阶在,糜竺有信心劝说糜芳。
nbsp“不。”
nbsp“禅一定要去,糜芳叔父可是禅的至爱亲朋啊,一定要将误会解开。”
nbsp刘禅一本正经,言辞凿凿。
nbsp没想到竟让糜竺起了疑心,好家伙,莫非公子想出去走走?
nbsp“公子,越嶲郡穷山恶水多刁民,绝非良善之地。为了您的安全考虑,绝对不能去。”
nbsp巴蜀之地经过几百年的治理,依旧存在着賨民、夷人部落,至于越嶲郡往南,形势更加复杂。
nbsp官府说话,都未必管用。
nbsp直到诸葛亮扫荡南中,将四郡纳入蜀国治下,这些地方才真正有了归属感。
nbsp就目前而言,刘备的势力还没有延伸至南中四郡,只有城池属于汉中国管理。
nbsp城池外的地方,根本管不着。
nbsp而官员的任命,也大都以南中八姓为主。
nbsp巴郡有七姓夷王,南中自然也有地头蛇。
nbsp南中主要的八个势力被称为“南中八姓”,他们大都是汉人。
nbsp汉武帝时期执行“移民实边”之策,将中原的百姓迁徙到边境,以汉化蛮夷。
nbsp南中八姓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驻扎到了帝国的南方,为大汉镇守边疆。
nbsp汉人和南蛮经历了几百年的斗争,这才确定了如今共存的局面。
nbsp至于最初的官府,基本上不管事。
nbsp一旦遇到了争端,为了息事宁人,官府大都偏袒南蛮。否则南蛮一旦造反,他们不仅官职不保,脑袋还很难保住。
nbsp这就导致了汉人处境艰难,只能以宗族为主抱团取暖生存。
nbsp于是,南中八姓从南中大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头蛇一般的存在。
nbsp官府只是占据一部分地方,威望不足以号令南蛮和南中八姓。
nbsp在糜竺看来,南中就是混乱之地,去了凶多吉少。
nbsp糜芳能够开创出一方天地,也是依靠兵锋。
nbsp“叔父放心,侄儿自然会保全自己。”刘禅笑嘻嘻道。
nbsp“若是王上同意,那在下也没意见。”糜竺摇了摇头,放弃了劝说。
nbsp忽然。
nbsp糜竺想到了什么,询问道:“莫非阿斗还有其他安排?”
nbsp以刘禅的傲气,怎么可能专门去越嶲郡向糜芳致歉,一定有所图谋。
nbsp“南中若不能为父亲的助力,一定会成为祸患。”
nbsp“禅只是想去看一看,南中的情况到底如何。”
喜欢。
第141章 越嶲郡铁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