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9章 勇于与武官争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五百文一石?大明开国以来,未曾有此低价。
    nbsp“如何?此乃老九之功,连本王都对他刮目相看。
    nbsp他一番动作,竟使西北粮价整体下滑!”朱棣见姚广孝吃惊,面露得意。
    nbsp“呵呵,既是汉王朱松所为,与殿下何干?”姚广孝似笑非笑,反问道。
    nbsp“自是购粮!”朱棣直言,“此时西北粮价低廉,若不抓紧,更待何时?”
    nbsp他认为姚广孝又在故弄玄虚,平日里这和尚就爱与他打哑谜。
    nbsp“那殿下自去购粮便是,来找和尚作甚?”姚广孝一脸困惑。
    nbsp朱棣闻言,神色尴尬,欲言又止。
    nbsp“殿下但说无妨!”姚广孝见状,笑道。
    nbsp“既如此,本王直说,钱不够,特来借钱!”朱棣干笑回应。
    nbsp“殿下找错人了,和尚身无分文。”姚广孝摇头拒绝,干脆利落。
    nbsp“你岂会没钱?出家人不打诳语。
    nbsp身为庆寿寺主持,这些年香火钱没少收吧?”朱棣气道。
    nbsp这和尚怎如此吝啬?
    nbsp姚广孝的反问再次让朱棣陷入沉默。
    nbsp他决心趁粮价低廉时大量购粮,非小规模行动可比。
    nbsp麾下近十万大军,年度粮草开支庞大,更别提欲囤积的粮草数量之巨。
    nbsp少量囤积毫无意义,大军众多口腹待哺。
    nbsp“和尚有个想法!”姚广孝道,“你提及汉王朱松低价售粮,那他手头现银定不少吧?”
    nbsp朱棣闻言,眼神微动。
    nbsp“你是说,向老九借钱?”
    nbsp他与老九,同父异母兄弟,藩王身份,但私下交情浅薄。
    nbsp向老九借钱,他从未考虑过。
    nbsp“借钱或借粮,就看你这四哥的面子有多大了。”姚广孝笑道,“殿下不妨一试,成功与否,和尚不敢断言。”
    nbsp姚广孝一番话,让朱棣无言以对。
    nbsp这和尚竟拿自己当筹码?
    nbsp离开庆寿寺,朱棣脑海中仍回荡着姚广孝的建议,不禁心动。
    nbsp或许老九真的会借?
    nbsp“回燕王府,给汉中老九写封信,探探他的口风!”朱棣迅速决定,匆匆返回。
    nbsp汉中府内,近日银子进账颇丰。
    nbsp粮食贱卖且供应充足,换回银子数额惊人。
    nbsp粮仓几近被民众抢空,毕竟民以食为天,家中囤粮以防不测,天灾人祸难料,饿死人之事时有发生。
    nbsp此次黄河泛滥,致使数十万百姓流离,食不果腹。
    nbsp汉中府粮价低迷之际,百姓感激汉王之恩,竞相囤粮。
    nbsp朱松虽贱卖粮食,利润大减,却声名鹊起。
    nbsp西北百姓,除却黑心粮商,无不念及汉王朱松之好。
    nbsp所幸存粮充裕,汉中粮储暂无虞,与朱松所料相差不远。
    nbsp汉中府售粮之银,已超卖盐数倍。
    nbsp然朱松深知此景难持久,非粮食不足,实乃市场将趋饱和,百姓囤粮亦有限度。
    nbsp热潮过后,购粮热必将减退。
    nbsp届时,汉中粮价可稳步回升至一两银一石米。
    nbsp正当朱松财源广进之时,北平燕王府来信至。
    nbsp“四哥竟会给本王来信?真乃奇事!”
    nbsp朱松览朱棣之书,满心疑惑。
    nbsp平日里,除太子朱标外,他与诸藩王兄弟鲜有往来,书信更无。
    nbsp及至阅信,朱松不禁哑然失笑。
    nbsp“四哥竟向本王借钱?”
    nbsp“若真借出,岂有收回之理?”
    nbsp“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nbsp朱棣首函即提此请,实出朱松意料。
    nbsp朱棣于北平养兵众多,数倍于汉中。
    nbsp加之老四好战,军费之巨,冠绝藩王。
    nbsp朱松未加思索,即书回函,遣人带回。
    nbsp借钱之事,万不可能,自家亦非粮仓无限。
    nbsp他借老爷子修路之名,欲将大笔资金倾注于路建,并埋怨正四处筹集银两,否则也不会低价售粮……
    nbsp总之,一番巧妙言辞,敷衍过关即可!
    nbsp令人信服,想必朱棣阅信后也难以挑剔!
    nbsp大明洪武二十五年末秋之际,西安府至应天府的水泥路工程正式启动!
    nbsp此时,北平府的燕王朱棣亦收到了朱松的回信。
    nbsp面对朱松长篇累牍的解释及其财政拮据的现状,朱棣一时语塞!
    nbsp正如朱松所料,朱棣确也难以反驳!
    nbsp他已知晓西安府修水泥路至应天府之事!
    nbsp先前他还诧异老九何故半价售粮,原来如此!
    nbsp此刻,朱松的拒绝让朱棣有些意外,却也无可奈何!
    nbsp……
    nbsp应天府,徐府。
    nbsp中山王徐达逝世后,其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之位,但徐府往日之盛况已不复存!
    nbs

第439章 勇于与武官争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