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4章 他惊讶于徐达竟有收复西域的念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松对淮西人与自己亲近早有预感,毕竟他们利益已与汉中府紧密相连。
    nbsp“袁管家,唤秦武、杨赫来见本王。”朱松吩咐道。
    nbsp老爷子已点头,允许对河西走廊用兵,现需即刻筹备。
    nbsp此次,他意定秦武为主将,誓要一举夺回河西走廊!
    nbsp河西走廊之事,无需他汉王朱松亲征。
    nbsp汉中精兵联合西安守军,兵力绰绰有余。
    nbsp不久,秦武与杨赫至朱松书房。
    nbsp朱松直言不讳,告知二人朱元璋已准动兵河西走廊。
    nbsp“你二人需紧密合作,秦武为主帅,可调遣西安守军。”
    nbsp“哈密城一克,即由杨赫率五千汉中精兵镇守。
    nbsp哈密城将重建为大明哈密卫,成为大明西北重镇!”
    nbsp“限你二人两月之内,必取哈密!”
    nbsp朱松对二人吩咐,语气坚定。
    nbsp河西走廊,哈密为要。
    nbsp哈密虽小,历史上终降大明,封王设卫。
    nbsp然时下哈密,依附东察合台。
    nbsp杨赫需助秦武,抢占哈密城外三道岭,防东察合台动作。
    nbsp秦武则可借此,一举攻陷哈密。
    nbsp两月之期,朱松料定足够。
    nbsp“殿下放心,此等小国,两月之内必破!”
    nbsp秦武闻言振奋,向朱松保证。
    nbsp“但哈密地处东察合台与瓦剌之间,得哈密卫,即控河西走廊。
    nbsp届时,恐不止东察合台,瓦剌亦会有所行动。”
    nbsp杨赫忧心提醒。
    nbsp“哼,瓦剌若不愿与本王交易,本王不介意教训他们!”
    nbsp“东察合台若敢轻举妄动,本王在取河西走廊之时,亦不介意扫平梨庭!”
    nbsp朱松冷笑回应,毫不在意。
    nbsp大明历时518年,期间仅有两次成功的壮举?
    nbsp汉王朱松即将对河西走廊用兵的消息,随着汉中军队的调动和西安守军的集结,迅速传遍了汉中,而起因竟是商队遭劫一事!
    nbsp哈密国实在不幸,其实劫掠河西走廊商队的,是其他草原部落,包括西域小国和瓦剌小部落的人马。
    nbsp但事发地在哈密国管辖范围内,哈密国自然难辞其咎。
    nbsp这便是汉王朱松出兵的缘由。
    nbsp哈密国若知晓此事,恐怕欲哭无泪。
    nbsp“要打仗了吗?”
    nbsp王府内,徐妙锦望着书房中忙碌的朱松,心中感到不真实。
    nbsp她未曾料到,汉王朱松竟有收复河西走廊的壮志!
    nbsp她聪慧过人,自然看出商队被劫只是朱松出兵的借口。
    nbsp“没错,但别担心,此战对汉中无碍,本王亦不亲临,秦武和杨赫足以胜任!”朱松笑道。
    nbsp“我只是惊讶于你对河西走廊的用兵。”
    nbsp“自五胡乱华后,西域便脱离汉人版图。
    nbsp我期待这片土地能在你手中重归大明!”
    nbsp令朱松意外的是,徐妙锦竟表示支持。
    nbsp“你也关心边疆战事?”朱松好奇地问。
    nbsp“读书时有所了解,父亲也曾提及西域问题。”
    nbsp“大明初建时,父亲随陛下征战四方,亦曾有意收复西域,奈何国力不足。”徐妙锦感慨道。
    nbsp提及中山王徐达,朱松更为惊讶。
    nbsp他惊讶于徐达竟有收复西域的念头!
    nbsp其实,不仅徐达,从朱元璋到那些淮西勋贵,谁不想收复西域?
    nbsp但大明监国期间,既无闲暇也无实力再启大战。
    nbsp这二十多年,仅漠北之敌就已让朝廷应接不暇。
    nbsp蓝玉多次北征,虽屡战屡胜,却始终未能根除威胁。
    nbsp“岳父未竟之志,就由小婿来完成吧!”朱松笑道。
    nbsp“你在写什么?”徐妙锦被朱松手中的计划书吸引。
    nbsp“感兴趣就看看吧!”朱松递过刚拟定的贷款政策,想听听这位聪慧女子的看法。
    nbsp徐妙锦专注地阅读着。
    nbsp她深知朱松是经商奇才,特别是投保公司,在众人不看好的情况下,却大获成功,投保人数稳步增长,事故后百姓真金白银得赔付。
    nbsp朱松亏了吗?不,他赚得更多!
    nbsp此刻的贷款政策,与后世的房屋按揭颇为相似。
    nbsp因黄河水灾,汉中府需接纳大批灾民。
    nbsp他们分散修路,完工后将返回汉中。
    nbsp朱松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首要便是住房。
    nbsp汉中府房产多为朱松投资,他决定将这些新建住房分给灾民,让他们拥有新家!
    nbsp无需全款购房,分期付款即可,二十年、三十年任选。
    nbsp前提是稳定就业,朱松亦会提供岗位。
    nbsp“你就不担心投资无法回收?无论二十年或三十年,时间实在漫长!月供虽不多,但若无力偿还,又该如何是好?”
    nbsp徐妙锦对朱松的计划颇感新奇,却也察觉到其中暗藏的风险。
    nbsp“任何商业活动,皆伴随风险!”
    nbsp“关键在于如何确保盈利与亏损的平衡!”
    nbsp“只要总体收益超过亏损,便已足够!”
    nbsp“我深信百姓不会轻易舍弃这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
&nbs

第454章 他惊讶于徐达竟有收复西域的念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