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现代酒水度数远超大明,朱元璋与朱标的酒量在此大打折扣。
nbsp返回酒店后,朱松将二人安置于各自床上,并嘱咐蒋瓛留下两名锦衣卫照看,自己则返回房间修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他今晚浅酌几杯,只为再品现代美酒之味。
nbsp朱松拥有千杯不醉的酒量,体内酒精总能被他排出,几乎不可能喝醉,除非自愿。
nbsp次日,朱元璋与朱标因宿醉沉睡至中午方醒。
nbsp朱让杜等人近中午时才敲响了朱元璋的房门。
nbsp餐后,朱元璋提议探访武庙。
nbsp汉中诸多景点已游览过,但武庙他尚未踏足。
nbsp之前,他曾吩咐朱让杜避免安排文物古迹之行,故武庙等也未在行程中。
nbsp一听朱元璋要去武庙,朱让杜立刻应允,并迅速筹备。
nbsp朱松好奇地问:“父皇怎会想去武庙?”
nbsp朱元璋笑道:“想看看现今武庙中有多少我大明往昔的将领与旧识。”
nbsp他心中挂念着定军山,既然暂不前往,逛逛武庙也好,看看大明培养出多少杰出将领能入武庙。
nbsp不久,在朱让杜的安排下,众人抵达汉中武庙。
nbsp如今的武庙与宋元时大异其趣,主要供奉大明朝将领。
nbsp其中不少名字为朱元璋所熟知。
nbsp大明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等均赫然在列,他们理应受供奉。
nbsp蓝玉等人在原史中被诬谋反,但历史变迁后,此类问题不复存在,他们也得以享受后世供奉。
nbsp此外,朱松麾下的将领,如秦武、耿青、杨赫三位大将,也是朱元璋熟知的。
nbsp王伍、周通及其后裔周定北皆在其中!
nbsp除武庙供奉外,众多将领还被后世或百姓单独建庙纪念。
nbsp秦武、耿青、杨赫各有专属庙宇,周通与周定北亦合立一庙。
nbsp此类庙宇,汉中为盛,西北亦多见,他处则鲜矣。
nbsp此亦合情理,西北乃诸多将领故乡,当地百姓及其子孙自当供奉。
nbsp至于徐达、常遇春之辈,淮西庙宇想必最多。
nbsp名将后裔时至今日,于故乡立庙供奉先祖,实属平常,亦配此荣!
nbsp“咦,此处竟有于谦庙?于谦非杭州人士乎?”朱元璋游庙之际,偶遇意外之人。
nbsp常理而言,于谦为杭州人,何以西北亦有庙供奉,且为独庙?
nbsp“洪武老祖有所不知,于谦乃天道年间名将,官至兵部尚书,身怀皇卫军校特等毕业证。”
nbsp“凡持皇卫军校特等毕业证者,西北多有独庙。
nbsp彼等对大明朝贡献卓越,百姓乐供之。”
nbsp“此于谦庙已历三百余载,每数十年,百姓自发修缮,直至数年前,朝廷亦曾出资修缮。”朱让杜在旁笑解之。
nbsp“原来如此!”朱元璋恍然大悟。
nbsp于谦此人,朱元璋颇为赞许,尤在老四掌权之时,于谦力挽狂澜,组织京师保卫战,保住大明江山。
nbsp其《石灰吟》更是流传千古:
nbsp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nbsp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nbsp遗憾的是,这首诗仅存在于老四那代人的记忆中,他询问朱让杜,得知于谦似乎并无广为流传的诗句。
nbsp他意识到,在历史的变迁中,这首本应永载史册的诗词也随之消失了。
nbsp“我记得于谦有一首诗,你将《石灰吟》抄写下来,设法置于于谦庙中!”
nbsp朱元璋深感如此佳作因历史变动而失传,颇为惋惜,随即向朱让杜下令。
nbsp“啊?”
nbsp朱让杜闻言愕然。
nbsp他不解洪武祖宗如何知晓于谦还有此诗,毕竟于谦并非洪武时期之人。
nbsp“父皇所言极是。
nbsp这《石灰吟》确是于谦所作,你只管照做,无需多问!”
nbsp朱松察觉到朱让杜的困惑,连忙在一旁为朱元璋解围。
nbsp“晚辈明白了!”
nbsp“既然要将诗留在于谦庙,不如洪武老祖亲笔书写如何?”
nbsp朱让杜看出朱元璋对于谦颇为看重,便趁机提议。
nbsp“嗯,也好!咱就亲手为于谦庙题上这首诗!”
nbsp朱元璋闻言,眼前一亮。
nbsp不久,笔墨纸砚已备齐。
nbsp朱元璋当众挥毫,写下了于谦的《石灰吟》。
nbsp作者署名于谦,但在落款时,朱元璋又有些犹豫。
nbsp“父皇,如实写便是。
nbsp后人会处理好解释之事。”
nbsp朱松在一旁提醒。
nbsp于是,朱元璋在旁署上自己名字,却未写年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nbsp题诗完毕,朱元璋一行人这才离去。
喜欢。
第569章 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