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诸葛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四章 安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副手,现在战马没了,军兵也折损光了,第一负责人是薛悌无疑,但唐周也有参与此行,唐周生怕诸葛亮要是怪罪下来,没有早早请罪,恐怕罪责更大。
    nbsp不过,唐周也是内心无奈,这明显就是城门失火,波及池鱼了。要是换成以前,诸葛亮现在一定要问责薛悌和唐周了,六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因战败、行军不力,可是斩杀了不少人,尤其马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但现在不同了,诸葛亮身为人主,眼界早变得不同。
    nbsp以前是追求每战必胜,每算必稳。现在诸葛亮更多想的是如何拢络更多的人才,如何让人才安心的服自己效力,如何让部属更加忠诚。听到黄巾反贼将交给薛悌的军兵和战马全给抢了,诸葛亮的内心是不高兴的,但诸葛亮也懂得“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
    nbsp不责反夸,诸葛亮故意表现得风轻云淡,安抚薛悌和唐周二人,只见诸葛亮表现得十分深沉地说道:
    nbsp“孝威兄,来福,黄巾反贼来势汹汹,能将诸葛氏族人安全带出琅琊已是不易,至于折损兵马,战马皆没,这都是无奈之举。若论有罪,应是我当初料敌未竟,让你等处于险境,有罪在我。”
    nbsp“你们二人皆是有功之士,护送得力,当记一大功,尤其是此行牺牲的将士更得优待,受人敬佩,体恤家属。当然,黄巾之恨,来日必报,待我等重整旗鼓,整顿兵马,定让黄巾反贼血债血偿。”
    nbsp诸葛亮先将薛悌和唐周这一次搭救接应的行动,定个性,免得二人以为诸葛亮会秋后算账。诸葛亮以前就经常负责后勤供应,明白只要物资、粮草一直统统不断地供应到位,那么壮大军队就不是什么难事。
    nbsp难的是找到一些能够带兵打仗,打胜仗的领军人物。人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打胜仗了,就会有大量的俘虏,稍加训练,又是一大堆拥有战力的兵马。所以,诸葛亮现在不重视过程,而是更看重结果。
    nbsp薛悌和唐周虽然付出的代价大了些,但至少实现了接应诸葛玄逃出徐州琅琊的军令,这时候无论如何,千万不能表现真正的问责态度,不然会令军士寒心,令部属胆颤。
    nbsp“多谢主公,主公不罚末将,已是大恩,断不敢言功,只求他日诛尽黄巾反贼,灭光黄巾大军,雪我等今日之耻,洗我等战败之辱。末将愿为先锋,不惜生死,洒热血,抛头颅,为主公效力,绝无半点怨言。”
    nbsp薛悌和唐周赶紧表态,表表忠心。二人也是暗暗庆幸,认了诸葛亮为主公,诸葛亮年纪是小了些,但架不住诸葛亮通情达理,大人不计小人过。想不到诸葛亮竟然不怪罪薛悌和唐周办事不力,反倒是安抚起来。
    nbsp明知诸葛亮是为了笼络手下的人才,但薛悌和唐周还是很吃这一套,毕竟,这代表诸葛亮不是那种一味杀伐,刻薄之主。
    喜欢。

第二一四章 安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