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水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因此,诸葛亮根本就不担心郭嘉说的发起矫诏之后,没人理却得独自面对董卓那儿传来的怒火,哪怕除掉刘备和曹操,这大汉天下想通过董卓身上混来偌大名声的人,大有人在,比如高扛袁氏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同样是巴不得董卓能够倒台,从此重振袁氏在朝堂之上的威望。
nbsp不过,诸葛亮想了一想,倒是真的让诸葛亮想出了也许能一举解决郭嘉问题的方案来,于是诸葛亮坦诚地将内心想法与郭嘉和陈宫两人先行分享一下,说道:
nbsp“奉孝,无须多虑。成大事者,不可拘于小节,凡事做之前肯定多少会存在一些风险,风险越大,一旦成功收获也会越大,若是一件事没有了风险再去做,那肯定不会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没有风险,世人也就不会认为做成那事之后有什么难处与贡献。”
nbsp“况且,奉孝可知,这天下多少人为名节所累,想获得一些名声,辛辛苦苦地谋划多时,却成效甚微。远的可比袁氏两兄弟,袁绍和袁术素有大志,一心想继承袁氏多年以来的丰功伟绩,欲将四世三公的声望转化为自身;近了可比那曹操和刘备,皆是野心十足之人,如此大好机会,不可能会白白浪费。”
nbsp“那曹操冒死前去行刺董卓,可谓不自量力,然而曹操正是看到了行刺董卓一事,风险虽大,但无论成不成功,只要不死,曹操的名望肯定大涨,甚于之前数十年之功。因此有了矫诏,这些人一定不甘于平凡,必会纷纷揭竿而义,大张旗鼓地与我等一起讨董的。这事,奉孝可稳稳地先放在内心里,将担心和忧虑暂且放于一边。”
nbsp“至于发了矫诏,万一有太多的流民前来投奔我等,流民一开始只会消耗,难以产生正面的收益,这些影响若不处理,久了肯定拖累青兖两地的发展。不过,反过来一想,没有人哪里有兵,奉孝只看到其弊端,却没发现其好处。没错,人多了,军饷就得变多,相应的兵器、盔甲、战马和辎重,甚至是口粮都会成倍地激增。”
nbsp“而青兖两地多山,不得粮食,田地有限,产粮也得时间。可解决这些前来投奔的人安置和衣食问题,不要局限于青兖两地,要放眼周围,比如青州以东的东海,兖州以北的渤海。这些地方现在没人染指,大有可为。”
nbsp“我等只需待挑选出精兵之后,留下老弱妇孺用以耕种即可,其他青壮可就势成立属于青兖两地的水军,水军暂时不用太多的兵器和盔甲,优先造船,利用船只从大海之中捕鱼,获取粮食,以此来解决青兖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这些流民演变的水军寄居于海边,不影响青兖两地,还能反哺青兖两地,节省粮食,增加海产。时日一久,这些水军从捕鱼开始,水性也会练得越来越好,到时有了钱粮,生产出战船,水军只需要操练一番,即可远航征战,可谓一石三鸟,一举多得。”
喜欢。
第四三六章 水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