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贺拔岳的危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亮离去后,刘璟依然在房间内处理着堆积的政事。他揉了揉酸涩的双眼,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沉重。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是三更天了。
nbsp34;大王,您该歇息了。34;太监刘安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姜茶走进来,脸上写满担忧。
nbsp刘璟接过茶碗,温热透过陶瓷传到掌心。34;再等等,刘亮送来的这份名单,我总觉得有些熟悉。34;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卷竹简上,手指轻轻摩挲着34;高宾34;二字。
nbsp这个名字像一根刺,扎在他的记忆里。刘璟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前世读过的史书片段——高熲,隋朝开国名相,辅佐杨坚统一天下的能臣。
nbsp34;刘安,去把武关县令高宾的档案取来。34;刘璟忽然睁开眼,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nbsp不多时,刘安捧着一卷简册回来。刘璟迫不及待地展开,烛光下,墨迹清晰可见:34;高宾,字元宾,年二十有五,渤海郡蓨县人。少聪慧,通经史,善治政。去岁吏考,评为上上,授武关县令;
nbsp34;果然是他!34;刘璟猛地一拍大腿,竹简在案几上弹跳了一下。刘安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茶碗差点脱手。
nbsp34;大王,您这是;
nbsp34;刘安,立刻派人去请高县令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34;刘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发现了稀世珍宝。
nbsp刘安面露难色:34;大王,这都三更天了;
nbsp34;无妨,就说我等着他。34;刘璟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
nbsp约莫一个时辰后,书房外传来脚步声。刘璟抬头,只见一名身着青色官服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他身材修长,面容仪伟,一双眼睛在烛光下炯炯有神。
nbsp34;下官高宾,拜见汉王。34;高宾深深一揖,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nbsp34;高县令不必多礼,深夜唤你前来,多有叨扰。34;刘璟示意他入座,亲自斟了一杯茶推过去。
nbsp高宾双手接过,却不急着饮,而是端正地放在案几上。34;大王召见,下官荣幸之至,何来叨扰之说。34;
nbsp刘璟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二十五岁的年纪,眉宇间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更难得的是,面对自己这个汉王,他不卑不亢,既不失礼数,又不显得谄媚。
nbsp34;高县令在武关任职多久了?34;刘璟决定先试探一番。
nbsp34;回大王,自去年十月至今,已近一年。34;高宾回答得一丝不苟。
nbsp34;一年时间,能将武关治理得井井有条,实属不易。34;刘璟点点头,34;我听闻你去岁吏考评为上上,看来名副其实。34;
nbsp高宾微微低头:34;大王过奖。下官不过尽本分而已。34;
nbsp刘璟忽然话锋一转:34;高县令是渤海蓨县人?34;
nbsp高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恢复平静:34;正是。34;
nbsp34;渤海高氏,名门望族啊。34;刘璟意味深长地说。刘璟心中暗想:看来二弟一家不能全据渤海的名头了……
nbsp高宾的手不易察觉地颤抖了一下,茶水在杯中荡起细微的波纹。他深吸一口气,忽然起身,向刘璟深深鞠了一躬,额头几乎触地。
nbsp34;大王明鉴。下官确为渤海高氏之后。当年葛荣作乱河北,我高氏满门;他的声音哽咽了一下,34;除下官因在辽东游学幸免于难,余者皆遭屠戮。34;
nbsp刘璟默然。那段历史他再熟悉不过——葛荣叛乱,河北生灵涂炭。自己率军平叛,诛杀葛荣,救万民于水火。
nbsp高宾直起身,眼中含泪却强忍着不让落下:34;后来听闻葛荣被大王所灭,下官便立誓投效,以报大王诛杀仇敌之恩。去岁吏考得中,特意请求调往武关,只为离大王更近一步。34;
nbsp刘璟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的一个举动,竟让这个年轻人铭记至今。看着高宾坚毅的眼神,刘璟忽然明白了为何他的儿子高熲能成为隋朝名相——这种知恩图报、忠义两全的家风,正是培养栋梁之才的土壤。
nbsp34;高县令请起。34;刘璟亲自扶起高宾,34;我起兵是为天下百姓,不在于一家一姓。葛荣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你不必如此。34;
nbsp高宾却坚定地摇头:34;于大王或许是举手之劳,于下官却是血海深仇得报。这一年来,下官亲眼目睹大王治下关中百姓安居乐业,更觉当初选择无错。汉王仁义,实乃天下之福。34;
nbsp刘璟不禁莞尔。他忽然想到即将南下巴蜀的贺拔允大军,军中多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却少有懂得治理地方的文臣。眼前这位高宾,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nbsp34;高县令,34;刘璟直视对方的眼睛,34;贺拔将军即将南下巴蜀,军中缺乏治理地方的贤才。你可愿出任秦州长史,随军南下?34;
nbsp高宾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这突如其来的提拔。秦州长史虽非显赫要职,但随军出征意味着进入权力核心圈,前途不可限量。
nbsp他深吸一口气,内心翻江倒海。一方面是对机遇的欣喜
第348章 贺拔岳的危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