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王恭厂(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34;毕先生的大名,朕可是久仰了;
    nbsp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不断翻涌的内心,身着长袍的朱由校略有些激动的朝着眼前精瘦干练的毕懋康点头道。
    nbsp听得此话,一身工匠打扮的毕懋康赶忙躬身行礼:34;臣惶恐;但神色间却隐隐有些不太自然。
    nbsp他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与现任辽东经略熊廷弼,广宁巡抚薛国用等人同科,但仕途经历却不可同日而语。
    nbsp因为看不惯朝中的34;乌烟瘴气34;兼之不喜阿谀奉承,他虽是政绩卓越,却始终不得重用。
    nbsp心灰意冷之下,他便将精力逐渐倾斜于钻研34;火器34;,为此曾引来不少御史言官的非议。
    nbsp毕竟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他的这种行为着实有些34;离经叛道34;,压根不符合为官之道。
    nbsp正因如此,他方才与酷爱西学,甚至公然34;皈依34;天主教的徐光启相交莫逆。
    nbsp34;毕先生,对我大明现有之火器,有何见解?34;欣喜若狂的朱由校并没有察觉到毕懋康眼眸中转身即逝的落寞,而是兴冲冲的追问道。
    nbsp术业有专攻。
    nbsp眼前这其貌不扬的34;工匠34;在原本历史上,面临着34;众叛亲离34;,诸多不利的因素下,尚且能够克服困难,完成改进34;燧发枪34;的壮举。
    nbsp这一世,有了他的支持,毕懋康的成就,必然能够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nbsp34;回禀陛下,34;听闻天子提及正事,心中思绪万千的毕懋康便是微微眯起了眼睛,稍作思考之后,便在朱由校期待的眼神中正色道:34;如今我大明匠人制度腐朽,工匠积极性有限,兼之朝野贪腐成风,军器质量参差不齐,故而我大明将士并不热衷火器火铳,反倒是有些避之不及;
    nbsp毕懋康曾任广西按察使,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等职,对于当地边军的情况多有了解,甚至还曾不止一次的亲眼瞧见过军中火铳火炮炸膛的情况。
    nbsp起初的时候,他也曾怀疑这些火炮质量如此参差不齐,是工匠们出了问题,毕竟大明工匠也秉持着34;父死子继34;的制度。
    nbsp代代传承之下,或许冶炼中的些许步骤出现了差错,也在情理之中。
    nbsp但当毕懋康亲自将精力投注于钻研火器的时候,却是有些意外的发现,大明的工匠们或许技艺还停留在百余年前的水平,始终未有进步,但还不至于所营造出来的火器达到令军中士卒避之不及的程度。
    nbsp真正的问题,来自于火炮的34;源头34;,原因与市井中近些年脍炙人口的那句调侃:34;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34;大致相同。
    nbsp在各级官员的层层剥削下,真正被用于研制火炮的银两少之又少,而工匠们制造的火炮数量又有明确数额。
    nbsp故此,为了完成上官交代的任务,这些毫无积极性可言的工匠们便选择了粗制滥造,不断削减成本,导致军中火器的质量越来越低。
    nbsp据毕懋康所了解,驻扎在陕西等地的边军们,宁肯使用几十年前生产的34;老古董34;,也不肯使用朝廷近些年34;研制34;的火炮。
    nbsp但火器火炮终究不似可以随身携带的兵刃甲胄,光是平日里的34;保养34;便需要额外花费一笔银两,兼之受限于下雨阴天等恶劣天气,火器火炮使用的条件颇为苛刻。
    nbsp因此,如今大明军中火器火铳的普及率甚至还不如国朝初年。
    nbsp对于眼前毕懋康直言不讳的揭露了朝廷的34;腐朽34;,朱由校的眼中非但没有半点不满,反倒是充满了欣慰。
    nbsp这才是如今大明真正需要的34;能臣干吏34;。
    nbsp34;爱卿真知灼见。34;迎着毕懋康及徐光启等人略有些不安的注视,朱由校心事重重的感慨道。
    nbsp这王恭厂虽然摆脱了34;军器局34;,由工部直接统率,但仍与兵部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nbsp那些毫无底线的官员们,都能够做出34;以次充好34;,将历年淘汰的甲胄兵刃充入库房的荒唐事,克扣研制火炮的银两并不让人意外。
    nbs

第130章 王恭厂(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