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一十七节 匕现(1)[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pu.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结果是秦国宗庙社稷,崩于一旦。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烽火连绵数千里。
高帝建都长安后,用了七十年三代人的时间,才堪堪恢复了秦代的元气,及至当今天子,汉家才能收复秦代的新秦中河套,将匈奴驱逐到漠北西域。
刘进在居延这一年多,日日夜夜,都和张越在一起。
自然早被科普了无数次扶苏故事。
是以,他怎么敢再重蹈覆辙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回朝后的所见所闻,让刘进坚定了内心。
他的父亲,太子刘据身边的大臣、文官以及支持者,大都是来自齐鲁吴楚的古文学派的儒生与豪强贵族们。
而在他身边,汇聚的支持者,大都是今文学派,以公羊学派为主的文官士大夫加上以武将功臣为核心的军功贵族。
他若退,未来下场自不用说。
更可怕的后果,恐怕还在后面。
他父亲身边的人,为了争权夺利,为了稳固地位,也为了斩草除根,消除祸患。
恐怕必然清洗公羊学派以及北地军功贵族。
公羊学派的文人还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然而,北方军功贵族,哪里是那种肯伸着脖子等死的人
届时,随便找一个借口,就可以打着他这个太孙和英候的旗帜,效仿当年的项伯打着项燕的旗帜起兵。
于是,汉室南北分裂、混战,将不可收拾
所以,他只能挺住
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他的父亲、祖父,以及刘氏江山社稷。
“哼”
“扶苏”刘据怒目而视。
刘进的话与态度,提醒了他,也让他想起了数日前,他曾收到的一封信。
那信是有人悄悄放到他案头的。
不知道是谁写的。
信上只说了一件事情家上,陛下与光禄大夫金日?等谋,欲建太孙为储,而尊家上为太上
当时,刘据嗤之以鼻。
压根就不相信那信上的内容。
在他看来,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但,这几日来的种种,却让他不得不相信,不得不考虑那样一种情况的可能性
而父为太上,子为帝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高帝得天下称帝后,不就尊刘太公为太上皇,更为之建新丰为游乐之所
虽然说,高帝的情况与刘进的情况完全不同。
但,不是没有操作的空间的
譬如说
太子失德
或者,群臣劝进
前者,虽然会撕破脸皮,有些难看,但以他的父亲,当今天子的性格来看,不是没有可能的。
而后者,可能性恐怕更高
你想啊
如今,辅佐刘进的是谁
英候鹰杨将军张子重
是北击匈奴,鞭笞西域的张蚩尤
是令亩产七石,治隆新丰的张子重
是公羊学派未来精神领袖,董仲舒再传弟子张毅
是留候之后,汉家公卿血脉嫡出的南陵张氏
一个既手握重兵,又深得百姓拥戴,更有着大批鸿儒、文人、士大夫、公卿贵族支持的权臣。
有着这样一位未来的圣人辅佐的太孙殿下,自然必然也只能是周成王、周宣王那样的圣主明君。
既然汉有圣主明君,那么为了天下,为了社稷,也为了万民。
太子做点牺牲,又有何妨呢
到时候,先帝灵前,文武百官,在那位英候的率领下,在数以万计的刀枪剑戟的帮助下,在数十万数百万百姓的呼声中。
恭奉先帝遗命,请太孙既皇帝位,又尊太子为太上皇。
群臣三叩九拜,太孙殿下再三辞让、推辞。
但天下人却一致认定非殿下无以救天下殿下不既皇帝位,天下苍生何辜。
再派几个演技派,在宣室殿上表演一番若殿下弃天下,臣便一头撞死在这殿中。
于是,太孙殿下固推脱而终究不可得,只好委屈巴巴的在先帝灵前,登基称帝。
而他这个太子,在群臣的簇拥下,在数万把马刀的鼓励下,在无数声音的鼓舞下,当然是会自动的以汉家泰伯自居,心甘情愿的以天下相让,并且会表示再也没有比太孙更合适的天下之主了。
自己实在是心甘情愿,且乐见于此的。
在刘进看来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未来
从当年,当今天子册立太孙开始,这个剧本就已经一步步的开始预演了
如今,不过是图穷匕见而已。
而他的儿子,刘进则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从刘进回京以来的种种表现和神态就能知道。
想到这里,刘据握紧了拳头,在心里说道“孤岂能坐以待毙”
想让他当太上皇
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第一千两百一十七节 匕现(1)[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